《穿越之檀清承志》分卷阅读80

    得?苏檀清就更不是记这些东西的人了。

    现在能勉强记起来还是因为武明德记下了谱子并拿着这玩意天天在她们面前晃悠。因为前世也是有类似的一出,虽说时间地点不同,但终究是与《千鸟百兽鸳鸯曲》有关的事。

    前世她们不记得曲子就编了差不多的,后来在那天去了南枫山的人都说听起来不一样。虽说不至于有什么欺君之罪,但终究是让康平帝心里对她们的评价不高,有了这样的印象,后来发生的事康平帝就先入为主不能公正处理了。

    武明德知道自己没这么快当皇帝,苏檀清还在康平帝手底下“工作”的时候,她需要的就是帮“他”,不需要谋划那么多。因为她知道苏檀清重情重义,对真实的感情也十分敏感,所以只需要真心这一项就可以甩其他皇位竞争者一大截。

    有了武明德之前不着痕迹的提示,再加上她们弹奏到一半的时候,武明德也起身加入踏舞的行列,她一动别人就不能不动,人一多就闹闹哄哄的,谁还能听清楚她们演奏了什么并认真记下乐谱呢?

    更何况武明德本身就有好乐的声名在外,加进来并不会引起康平帝的怀疑。

    试一下代码,看看能不能把小绿字换成黑字。

    再看看手机版的页面的字体会不会变。

    ╮(╯_╰)╭

    ☆、第58章

    苏檀清跟杨十一娘的合奏本来就没打算影响很多人,不过随着大家一起下场踏舞气氛还是慢慢热闹了起来,随着注意力的投入就被影响的更深就不关她们的事了。樂文小说|

    不论旁边的人如何,苏檀清的注意力都在杨十一娘身上。吹箫本来就要垂首低眸,杨十一娘坐着弹奏,苏檀清站着吹,刚好让苏檀清的目光顺利地一直落在杨十一娘身上。

    后来一直无人能合奏出她们的效果,也被认为是技艺不足或者是没能理解她们之间的深情。

    不过在此时此刻,皇宫里豢养的自由的小动物还是飞了或者跑了过来。不由让人啧啧称奇,不过怎么文艺的东西还是没能让康平帝动容。康平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经常跟开国先帝顺德帝南征北战,若给他耍耍枪还有可能让他提起多一点的兴致。

    后面的宴会自然不会有人不开眼,也就热热闹闹地走到最后了。

    入值侍班的日子其实就是陪着皇帝办公而已,偶尔要回答皇帝的问题,康平帝年纪不小了,很多事并不是亲力亲为。

    事实上武明德虽然是大皇女,但不是康平帝的第一个孩子,前面还有几个小小年纪连族谱都没能上去就夭折的。

    最开始的两个是因为身体不好走了的,后面的怕折福就没敢登记到族谱上。但也在战乱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夭折。

    甚至后来在皇子之间争皇位的过程中也死了一个,武明德是出生在康平帝把局势掌控得差不多的时候,至今也不过才二十五。

    只不过后面的这些皇子皇女是密集出生的,前三个是同岁的,四五六也不过小了一岁,后面才又零散起来。

    她们年纪虽不大,但康平帝十六就上战场了,他把自己年满十五都孩子当成人看,扔到军政基层锻炼,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皇子皇女都有自己的势力的原因。

    似乎是前面的孩子注入了太多的感情让康平帝伤透了心,或者是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之后的孩子康平帝却是不敢再倾注心血,逼着自己不在意,现在除了他自己谁都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在意这些孩子。

    但看这种坐看她们龙虎斗的态度……没人觉得康平帝拿这些皇子皇女当自己的孩子看。

    而武明德是坚信她们之间没有亲情的,不然如何解释前世想要护住这份亲情的自己的败落呢?那时她顺从父亲的意思放下手里一部分军队力量,最后不过落得一个一无所有。

    现在的武明德也是拿到康平帝分散的事务的人中的一员,只不过内阁分了一部分,各个皇子皇女分了一部分,而有资格一直待在皇帝身边的只有皇子皇女而已。

    苏檀清入值侍班看见的不止是皇帝,在康平帝不在的时候,还能看见皇子皇女的明争暗斗,只不过她看不看得出来都是当做看不懂的样子而已。

    武周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谨身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治国的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康平帝年岁渐大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但其实在康平帝精力不济之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内阁大学士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内阁大学士也被尊称阁老。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汇总,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而康平帝把皇子皇女扔去六部历练,但其实其实经常让她们看内阁已经草拟还的奏折,而且有资格修改或决定是否执行。

    除了内阁的她们没资格进,其他的方面其实她们都能插一脚。所以拉拢阁老也是很重要的事。

    周武不会让官员一直待在“中央”读书考试就平步青云,每个人都需要基层经验才能往上爬,不然就一直待在原位摸自己的书吧。比如翰林院那些永远负责教官场“新人”的教习或永远跟书本打交道的学究。

    当然也有留给勋爵子弟的“后门”,不去地方历职,那就去军方镀金。只不过文人极少走这条路,被看不起是一方面,太辛苦也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汗流浃背地出操练武太丢脸了。

    所以阁老个个都是官场老狐狸,这些皇子皇女要入手还真不容易。摸爬滚打了那么久的阁老可不是读书读傻的老学究,要拉拢他们还得小心自己会不会给自己挖坑。

    其实每天看这些“尊贵”的皇子皇女为奏折扯皮来扯皮去,苏檀清很想把自己当成旁边的起居官——闭嘴闷头写字就可以了。

    更何况这个身份的她很容易被拉入战局之中。

    “苏庶常,《中庸》一书可曾说过:‘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这句?”这话是正在跟别人争论的二皇子忽然问的。

    “有。”苏檀清回答,但是在心中疯狂吐槽,你都背出来了还问我有没有这句,是逗我还是逗我?

    “那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哪里-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